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致密油注水吞吐影响因素研究及数学模型建立
王君如, 杨胜来, 曹庾杰, 王梦雨, 许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6): 26-3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6.005
摘要295)   HTML    PDF (1567KB)(169)    收藏
近年来,水平井压裂注水吞吐技术已成为致密油的主要开发技术。初期获得较高产量,但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出现产量递减快、油水置换效率低等问题。利用新疆吉木萨尔油田致密油资料,通过室内岩心注水吞吐实验和单井注水吞吐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注入量、注水吞吐时机、注入速度、吞吐轮次、焖井时间、采液速度等参数对注水吞吐采收率的影响,明确了注水吞吐影响因素依次为吞吐轮次、注入量、焖井时间、注入速度、采液速度。建立单井注水吞吐地质模型,对注水吞吐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首次推导出注水吞吐五参数和三参数经验公式,预测误差均在8%以内,为研究区及类似的致密油藏注水吞吐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渗吸实验研究
曹庾杰, 杨胜来, 王君如, 王梦雨, 于家义, 王敉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5): 24-2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5.005
摘要410)   HTML    PDF (1979KB)(324)    收藏
采用低渗透砂岩岩心进行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分析低渗透砂岩注水吞吐过程中的渗吸规律,并与常温常压渗吸实验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常温常压渗吸效率为18%~24%,平均为21%;前6 h岩心渗吸速率最快,为0.8~1.7 %/h。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渗吸效率为24%~31%,平均为27%;第1轮次渗吸速率最快,为2.6~3.6 %/h。与常温常压渗吸相比,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能提升渗吸效率5%~7%,渗吸速率也明显高于常温常压渗吸,分析认为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可增加渗吸动力、减小渗吸阻力,更有利于发生油水置换。建立了渗吸深度理论计算模型,得出岩心渗吸波及的深度为0.25~0.63 cm,认为前期快速渗吸阶段进入的深度属于厘米级范围,渗吸深度随渗吸效率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研究认为,提高地层压力和进行大面积压裂可有效提高渗吸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析蜡温度确定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王敉邦, 杨胜来, 郑祖号, 于涛, 杨灿, 郭斐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4): 43-4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4.008
摘要731)   HTML    PDF (1553KB)(293)    收藏
选择合适的析蜡点测试方法可降低方案成本。采用4种测试方法测定了SY油田和KF油田高凝油在不同条件下的析蜡点。研究发现,显微观测法、差示热量扫描法、激光法、流变法所测析蜡温度依次降低,根据测试条件可依次划分为析蜡结晶温度、临界蜡沉积温度、沉积影响温度;析蜡温度与含蜡量高低无关,受高碳数石蜡影响较大;饱和压力附近含气原油析蜡温度最小,与脱气原油相比下降9 ℃;脱气原油压力从0.1 MPa增至24 MPa析蜡温度增加3.1 ℃;含气原油相同压力下剪切速率从10 s-1增至1 191 s-1时析蜡温度下降了2.9 ℃;受沥青质沉积影响,压力低于15 MPa后沉积影响温度高于临界蜡沉积温度;流变法测试结果满足工程需要,结合实验结果建议采用活化能法处理。该研究可以为工程中析蜡温度的选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
马铨峥, 杨胜来, 王君如, 黄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1): 36-4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1.007
摘要496)   HTML    PDF (1210KB)(198)    收藏
新疆吉木萨尔致密油储层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目前的非线性渗流模型不能反映致密储层的渗流特征。因此,在室内岩心驱替物理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的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并根据模型绘制出压力梯度利用率图版。结果表明,致密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呈对数变化关系;新模型的渗流特征曲线与油藏实际渗流特征曲线误差小于5.00%,能真实反映出油藏实际渗流特征;渗透率越高,压力梯度利用率(N)越高,压力损失越少;压力梯度增大,N呈对数形式增大。为提高致密油藏压力梯度有效利用率,应增大生产压差,同时采取酸化、压裂等措施改善储层渗透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油藏边界层厚度优化校正新方法
孟展,杨胜来,王璐,钱坤,王智林,马铨峥,孟兴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02): 65-6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2.012
摘要482)      PDF (3494KB)(238)    收藏
鉴于目前称重法测量边界层厚度的缺陷,建立了一种新方法,并测定了不同孔喉尺寸下的致密岩心在不同黏度、不同压力梯度条件下的边界层厚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孔喉半径和压力梯度下,流体黏度与边界层所占比例成线性关系,且黏度越大,边界层比例越大;在相同的黏度和压力梯度下,随着孔喉半径的增大,边界层比例迅速减小;在相同的黏度和孔喉半径下,随着压力梯度增大,边界层比例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另外,通过绘制边界层厚度比例图版,分析黏度和驱替压力梯度对非线性渗流的影响,进一步证实边界层是导致致密油藏岩心出现非线性流动特征的本质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储油层敏感性实验研究
吕道平,杨胜来,马铨峥,杨 龙,茹克建,雷 浩,李 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2): 34-3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2.007
摘要672)      PDF (2095KB)(275)    收藏
        致密性储层埋藏深、渗透率特别低,受敏感性影响较大,研究致密性储层的敏感性对避免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对储层造成伤害,从而有利于油田高效开发。但由于致密储层注水困难,实验过程中,流速慢、耗时较长。本文采用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通过对新疆吉木萨尔致密储层4口油井的若干岩样进行敏感性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致密性储层岩样水敏损害程度平均为43.64%,速敏损害程度平均为24.3%,盐敏损害程度平均为33.80%,酸敏损害程度平均为15.66%,临界流速为24.63m/d;该致密性储层具有中等偏弱水敏性、弱速敏性、中等偏弱盐敏性、弱酸敏性。研究结果为该区块油田采取合理的开采方式,降低敏感性对储层的伤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NMRI技术研究致密储层静态渗吸机理
濮 御,王秀宇,杨胜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1): 45-4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1.010
摘要637)      PDF (2999KB)(391)    收藏
全球能源紧缺迫使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潜力巨大的致密油上。但是其低孔、低渗的特点使其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以毛管力为基础的静态渗吸作用成为开采这类储层的有效方式。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流体在致密岩心孔喉中的静态渗吸过程,将核磁共振可视化技术与静态渗吸实验相结合,阐述了核磁共振成像和 T 2 谱图测试致密岩心静态渗吸排驱效果的原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给出岩心孔隙中流体的二维空间分布,有助于直观了解不同时刻下各孔喉中的静态渗吸排驱效果。 T 2 谱图能量化体现出致密岩心的静态渗吸排驱效果与机理。 T 2谱图所预测的采收率与质量法渗吸实验所测的采收率一致,从而验证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致密储层静态渗吸采收率的可行性。该研究旨在为致密储层的开发和评价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油藏CO 2 吞吐数值模拟研究新进展
孟 展,杨胜来,王 璐,王智林,钱 坤,马铨峥,韩 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6): 39-4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8
摘要456)      PDF (4909KB)(448)    收藏
CO 2 吞吐作为常规油藏的一种有效增产方式,在致密油藏中尚未普及。为研究CO 2 吞吐在致密油藏的新特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扩散系数、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及吞吐周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O 2 扩散系数在致密油藏中不能忽略,扩散系数的大小影响了最终采收率。对于渗透率越低,储层非均质性越强的致密油藏,采用CO 2 吞吐增油效果更加明显,而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增油效果逐渐减弱。研究新进展对致密油藏优选CO 2吞吐增油措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助排开发方案优化研究
王智林,杨胜来,马铨峥,雷 浩,李 滢,孟 展,陈 浩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5): 54-5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5.009
摘要571)      PDF (2975KB)(339)    收藏
在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加入有效的助排剂,能够扩大蒸汽的波及体积和对蒸汽的窜流进行调剖,解决吞吐开发过程中的地层能量下降和汽窜问题,改善吞吐的开发效果。以J油田D11区块为研究目标,开展了蒸汽吞吐助排开发方式的优化研究。首先,对实验选用发泡剂进行静态性能评价,证明其性能及适应性良好的基础上,开展了蒸汽混注不同流体的物理模拟实验,对拟定的助排方式进行了初步筛选。其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的优选和经济效益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发泡剂的吞吐方案的增油量最多,经济效益最好,优选其为该区块的最优蒸汽吞吐助排方式。最后,对选定助排方式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分别得到最大增油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下的蒸汽吞吐助排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压裂气井产量影响因素及压裂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桑 宇, 杨胜来, 陈 浩, 李圣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5): 41-4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5.009
摘要400)      PDF (2080KB)(343)    收藏
在单、 双相非达西流裂缝导流能力室内实验的基础上, 测定了不同工况下的裂缝渗透率和非达西流 系数, 建立了产量预测方法, 研究了气井压裂后产量的影响因素及敏感程度。研究表明, 闭合应力和铺砂浓度是影 响产量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随着闭合应力增加, 产量降低; 随着铺置浓度增加, 产量升高。而同样的参数变化比例 下, 闭合应力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铺置浓度。两相流的存在对产气量影响非常大。压裂井一旦气水同产, 气 产量将明显降低, 对于压后产水的井, 有必要尽可能提高铺砂浓度。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新的压裂设计的优化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